萬榮老兵呼喚:32位烈士傢在何方
秋風颯颯,秋雨瀟瀟,8月21日,筆者懷著崇敬之情,走進榮河烈士陵園,緬懷和祭奠為國捐軀的英烈。
榮河烈士陵園坐落在山西省萬榮縣榮河鎮,占地16畝,四周藍磚築基、白玉圍欄,是一座綠色開放式陵園,這裡安葬著解放榮河戰鬥中犧牲的32位無名烈士。佇立在陵園中央雄偉的紀念碑前,聆聽那場戰鬥的親歷者、85歲的老幹部蘇永法等人的深情講述,筆者的思緒仿佛回到70年前戰火紛飛的歲月。
無法忘卻 慘烈的榮河之戰
1947年3月,決定中國命運的解放戰爭已經進行瞭8個月,蔣介石集團為扭轉敗局,轉而對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由胡宗南率34個旅向我黨中央所在地延安撲來。與陜西韓城隔河相望的晉南榮河、河津等地,成為胡宗南部的重要後方。
為徹底粉碎敵之企圖,4月初,我晉冀魯豫野戰軍乘蔣介石調晉南國民黨軍主力向陜甘寧邊區進攻之際,向晉南蔣閻軍發起進攻。4縱10旅在一代名將周希漢旅長指揮下,首戰蒙城,再克新絳,繼取河津、禹門口。4月7日攻克河津後,部隊連夜南下,直奔榮河縣。
榮河縣地處汾河與黃河交匯口以南,有通往西安和陜甘寧邊區的主要水路渡口,自古以來為兵傢必爭之地。1938年8月底,朱德、彭德懷等率八路軍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由陜西省韓城縣芝川鎮渡口登船,東渡黃河,在榮河縣廟前村渡口上岸,從這裡揮師北上,進行瞭震驚中外的平型關戰役、奇襲陽明堡等戰役戰鬥。榮河村95歲的老人柴養元當年曾和榮河縣各界群眾夾道歡迎從廟前渡口上岸的八路軍,目睹瞭朱德總司令的風采。他回憶說,八路軍一到榮河城,就上街刷寫標語,幫助鄉親擔水掃院,官兵們待人熱情,說話和氣,還為鄉親們演出《霸王別姬》《九一八流亡曲》等文藝節目。鄉親們紛紛稱贊這是民國以來從未見過的好部隊。
這次攻打榮河縣的戰鬥十分慘烈。因為縣城雄踞晉西南黃河岸邊,四周無任何屏障,城防工事堅固,碉堡林立,環城有寬5至10米的護城河,並設有鹿砦,鐵絲網,易守難攻。4月10日拂曉,周希漢麾下30團發起總攻,部隊從東城門打開突破口,尖刀班10位勇士登雲梯突入城中,但隨即被守敵以猛烈火力封鎖突破口,這時天色大亮,後續部隊暴露在敵密集火力下,進攻被迫中止。
當日晚,部隊第二次攻城,由工兵負責從東門爆破,留西門逼敵棄城逃跑,可無論東城門爆破如何激烈,守敵拼死頑抗,我軍手中無重型武器,攻城未能成功。
兩次受挫,令旅長周希漢十分焦慮。11日凌晨,他率營團指揮員抵近城墻偵察、分析失利原因,調整作戰部署。4月12日22時,3顆信號彈沖天而起,身經百戰的三營營長陳傢貴率部擔任主攻,旅部指揮工兵摧毀地堡,山炮部隊對準城門平射,將東城門墻轟開一豁口,部隊勇猛沖擊,逐街逐巷爭奪。經2小時激戰,斃敵200餘人,俘敵500餘人,榮河縣宣告解放。
靜靜矗立在陵園的無名烈士紀念碑
檔案遺失 32位英烈傢在何方
榮河烈士陵園32座墳塋前的墓碑上,鐫刻著“解放榮河烈士”六個大字,除犧牲年份,無其他信息。70年來,每逢清明時節和重要紀念日,榮河的鄉親們都要向這些英烈鞠躬,獻花,表達感恩和敬仰之情台中抽水肥專業網|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台中抽化糞池,但這些年來,始終未見英烈的傢人來此地祭掃。是“封棺”的英烈沒有親人,還是親人根本就不知他們葉落何方?
“在解放榮河的戰鬥中犧牲的指戰員有70多人。”當年的兒童團長蘇永法人未語,淚已流,“那時,我不滿15歲,親眼目睹瞭戰爭的慘烈。這些戰士都是十七八歲的娃娃。我和鄉親們用牛車台中熱水器,台中熱水器維修,台中熱水器修理,台中熱水器回收,台中熱水器安裝,台中瓦斯爐修理,台中瓦斯爐維修,台中排油煙機清洗,台中排油煙機維修將負傷的戰士送往30裡外的裴莊救護站,有的因為傷勢太重,我看著他們閉上瞭眼睛。戰鬥結束後,我和部隊的同志一道,在我傢院子北面的空地上挖坑,每個烈士的臉用帽子蓋住,上面蓋上土就算掩埋瞭。”
蘇老指著最初掩埋烈士的地方說:“解放後陸續有烈士的傢屬親人來榮張村,我帶著他們逐個辨認,先後搬走40多位烈士。1952年,榮河縣政府將32位暫時無人認領的烈士入棺,遷至建於榮河縣城北郊的烈士陵園,並將墳位圖及烈士姓名籍貫、原部隊番號等資料留存縣民政局。1954年,榮河縣與萬泉縣合並為萬榮縣,32位烈士的相關資料留存榮河鎮政府。令人痛心的是,這些檔案資料在‘文革’那場浩劫中流失。”
在縣檔案館,黨史辦主任賈孟奇感慨道,因為這些烈士檔案遺失,至今我們不知道他們姓甚名誰,傢在何方。但他們是為國捐軀的,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8月22日,榮河村95歲的老人柴養元(左2)接受采訪後與筆者(左1)及中國軍網記者合影。1937年8月,他和榮河縣各界群眾夾道歡迎從廟前渡口上岸的八路軍,親眼目睹瞭朱德總司令的風采
深情呼喚 慰藉烈士英靈
8月23日,筆者在河津見到89歲的老八路楊庭貴。 他戰爭年代多次負傷,被表彰為“人民功臣”,2015年9月,他作為抗戰老兵代表赴京參加“九三閱兵”活動。
今年“八一”前夕,駐運城市某部派人慰問楊庭貴。楊老向年輕官兵講述當年解放榮河的戰鬥往事。老幹部蘇永法在電視上看到這條新聞後,立即約上村鎮幹部趕到楊老傢拜訪。拿起楊老參加解放榮河戰鬥後的獲獎證書,才知道這位9旬老兵為解放榮河立瞭大功。
談到32位無名烈士,楊老說,那靜電機安裝時戰鬥殘酷而頻繁,剛才還是戰友,連名字都叫不上來,一仗下來就犧牲瞭。沒有辦法啊,戰爭就是這樣殘酷。
這些年來,雖然尋找烈士傢人的路漫漫,榮河鎮的鄉親們像對待故去的親人一樣,每年清明節都要自發為烈士掃墓。在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筆者見到榮河鎮榮河村黨支部書記樊英俊,他今年55歲,樸實、正直,直爽,渾身充滿軍人氣質。他說:我從小就崇拜軍人。自打記事時起,我每年都要到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每次站在烈士墳前,總在想他們為瞭榮河解放,那麼年輕就犧牲瞭,至今不知傢在何方,心裡真不是滋味。我們榮河就是他們的傢,我們永遠銘記他們。
樊晁成,74歲,一位充滿英烈情節的普通農民。他的姑姑樊旦是聞名三晉大地的巾幗豪傑,1943年隨部隊與日軍激戰兩晝夜,終因彈盡糧絕被俘。日寇對她施以酷刑,企圖從她口中得到我方軍事計劃和共產黨員名單,她寧死不屈。日寇殘忍地將她活活刺死並割下頭顱。這位昔日令日寇聞風喪膽的神槍手犧牲時年僅22歲,晉察冀邊區政府授予她“戰鬥女英雄”榮譽稱號。樊晁成說:我們今天和平安寧的生活,就是姑姑那代人用生命代價換來的。躺在榮河烈士陵園的32位無名烈士,是我姑姑的戰友,也是我們榮河鄉親的親人。
陵園義務守陵人、73歲的老黨員樊晉寶多方打聽,得知當年30團的官兵不少來自陽城、晉城、高平、翼城等地,還有來自山東等地的。這些是尋找烈士傢人的線索。他和村裡的幾位老黨員已經組成志願小組,自費尋找烈士傢人,搶救搜集解放榮河烈士的資料。他希望媒體給予幫助,讓後輩人祭奠烈士的時候,能夠知道烈士的英名。
“一定要找到烈士的親人,告慰他們在天之靈。”獲悉筆者一行采訪榮河烈士陵園,萬榮縣委書記杜中偉作出批示,要求縣委縣政府相關部門全力配合。他深情地說:萬榮大地上,有彪炳史冊的革命烈士,有數量眾多的革命遺存,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保護好管理好烈士陵園,發揮好他們在革命光榮傳統教育中的獨特作用,我們縣委縣政府義不容辭。
縣民政局長閆國偉是履職不久的轉業軍人,這位曾在東北邊陲戍邊十載的老兵對筆者說,戰爭年代,英雄血灑疆場,多是就地掩埋,很多烈士尤其是外省籍烈士的親人不知道他們犧牲在哪裡、安葬在哪裡,想來令人難過。臨別時,他送給筆者一連串尋找烈士傢人的碩大問號,期盼媒體關註和呼籲:
“我是晉冀魯豫野戰軍10旅30團的戰士,我是解放榮河的烈士,可我叫什麼名字?”
“我的親人,我該何處尋你?”
“我的魂魄,何時可以回傢?”
“親人,你們到底在哪裡?”
台中商標登記
- Feb 02 Fri 2018 15:50
萬榮老兵呼喚:32位烈士傢在何方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